薛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21-01-11 Company News

薛贵,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PI;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脑学者。

薛贵教授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04-2007);后转至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07-2008),并于2008年升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研究)助理教授(2008-2011);2011年至今,薛贵教授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教授;2012年9月至今,薛贵教授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9月至今,担任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PI。2021年,薛贵教授作为初创团队核心成员加盟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顾问。

薛贵教授参与主持大型科研项目16项,发表代表性论文16篇(截至2019年6月),参与发表同行评审文章119篇;著专著、章节4篇,大会摘要23篇,邀请国际学术报告26篇。

薛贵教授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共担任4个国际基金评审人、26个国际刊物的评审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薛贵              

出生日期:1977年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国 籍:中国

职 务: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PI;  

民 族:汉             

就职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

籍 贯:重庆

主要成就

(1)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发展了有效学习的“神经激活模式再现理论”(Science,2010; Current Biology, 2015);

(2) 揭示了人脑记忆表征的交互作用机制(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8);

(3) 揭示了人脑记忆表征的动态转化机制(PNAS,2020;Science Advances,2021);

(4)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正常成人认知能力图谱的基因-脑-行为数据库

(5)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2020)

(6) 获得教育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2019);

人物经历

1995年,18岁的薛贵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自此与心理、认知神经科学结下难解之缘。1999年和2004年,薛贵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来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7年,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心理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2008年升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研究)助理教授。

2011年1月,回国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教授。

2012年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9月,出任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PI,同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分会副理事长,Cortex杂志副主编。

2021年,作为初创团队核心成员加入无疆科技(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顾问。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研究,运用多种人脑研究手段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揭示人脑认知能力结构、有效学习机制,以及人脑记忆的动态和交互特征。同时,采用基因-脑-行为大数据分析揭示人脑认知能力结构并发展大脑的认知能力图谱;采用认知训练,神经反馈和直流电刺激技术提升人脑认知能力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他发展了有效的学习“神经激活模式再现”理论,并致力于把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评和提升,特殊人才的选拨和培训,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社会兼职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第十二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教育组副秘书长;

中国教育学会脑与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Cortex杂志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美国NSF基金评审人;

英国ESRC基金评审人;

法国ANR基金评审人;

香港RGC基金评审人;

Science、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Neur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Current Bi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等26个国际刊物的评审人。

所获荣誉

1、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3,2019)

2、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

3、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

4、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7) 

5、美国FDR-UCLA奖学金 (2004-2007) 

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