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接受患有多动症的事实?
2024-05-17 Educational Articles

当得知孩子患有多动症时,有些家长可能为了不让孩子难过或者自卑,选择不告知孩子真相。这种保护性的隐瞒,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对于年纪稍微大些的、具备一定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异,不明白为什么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总是受到批评,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反而会让他们怀疑自己不如他人而感到挫败。因此,并不是你不告诉孩子确诊多动症的事实,孩子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相反,隐瞒真相可能会让孩子在没有支持和理解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心中的困惑。

可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A娃“坦白”情况,不是说就硬生生地给他贴上一个“多动症孩子”的标签。而是尽可能和孩子做好沟通,以轻松、好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认识和接受多动症。如何向A娃“渗透”事实是需要技巧的。

1、通俗易懂的解释

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时,保持冷静,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害怕。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个你们都比较放松并且没有其他干扰的时候,比如在公园散步或者一起做手工的时候,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多动症是什么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知道吗?你身体里住着一位小小的‘冒险家’,它的名字叫做多动症,有时候你感觉能量满满,精力十足,但有时候,这位‘冒险家’可能会过于兴奋,让你觉得有点难控制。不过别担心,很正常的,就像有的人对海鲜过敏一样,你只不过是大脑对集中注意力有点过敏哦,近视的孩子需要眼镜才能看清,同样,多动症儿童可能需要特定的帮助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开放式的沟通

跟孩子沟通除了实话实说,如实回答孩子的提问,也要把关于多动症的正确科普内容传递给孩子。

表明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错,有多动症也并不代表孩子就是个笨孩子或者是个坏孩子,教导孩子正确看待多动症。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异常,出现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行为冲动、难以规划时间等等表现时,就是受到了多动症的控制。

之后,跟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和这位“不速之客”成为好朋友,让它帮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同时也在需要的时候,让能够管理它。

3、积极面对

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兴趣,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算是多动症儿童也不例外。

● 多动症带来的天赋:多动症孩子可能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活力和热情,更能在压力下迸发灵感。而且在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时,反而能展现出极强的专注力来完成任务。这些都是A娃独特的优点。

● 分享成功故事:讲述一些公开自己ADHD诊断的成功人士的故事,比如奥运冠军迈克尔·菲尔普斯、音乐家亚当·莱文、歌手贾斯汀比伯等等也都患有多动症,了解多动症只是占据人生了一小部分,多动症并不是成功的障碍。

4、告知应对策略

如何管理多动症,就需要父母提供一些支持。

● 精简生活空间,让生活更有序:定期断舍离很有必要,孩子很久不玩的玩具或者家里不常用的物品,都可以定期清理掉,即使决定暂时不丢弃这些物品,我们也应避免将它们堆积在显眼的位置。过多的杂物不仅会让A娃在寻找所需物品时感到困扰,还可能对他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 结构化日程表: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清晰、结构化的日常日程,包括起床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和睡觉时间等等,将时间表贴在引人注意的地方,提醒我们此刻需要做什么。

● 帮助孩子梳理任务等级:多动症孩子由于时间感知力较差,很难安排好规划,父母需要一开始帮助他们梳理任务等级,列好规划。告诉孩子如果两个(或更多)任务正在争夺注意力,最好决定出优先顺序。决定哪件事最重要,先把它搞定。这样一来,就能更专心,也更高效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了。

● 运动:通过科学锻炼,我们的肌肉可以变得更发达,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对于大脑来说也是如此。每天督促孩子进行至少20分钟的运动训练,不仅能够帮助释放他们过剩的能量,还能够增加多巴胺,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 大脑认知训练:75%的ADHD孩子都存在至少一种执行功能缺陷。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可以针对这些认知功能进行训练,来改善ADHD的症状,这就是认知训练。

为什么认知训练能改善ADHD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大脑可塑性原理了。人脑神经细胞,是高度可塑的,有一个用进废退的原理。用得越多,它的神经细胞存活时间就会越长,它的神经连接就会越多,优质的神经连接越多,神经信号的传递效率就越高,相应的大脑功能也就越厉害。因此,就像我们平常健身一样,孩子在做大脑认知训练的时候,训练哪些受损区域的时候,哪些大脑区域就会生长发育和修复,相应的认知功能也就得到了提升。

一般可以选择去医院相应科室或者正规机构开展认知训练,但带着孩子反复辗转医院费时费力,尤其对所在城市没有相应医疗服务的孩子家庭,线下认知训练遥不可及。专必拓数字认知训练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作为一款医疗级别的数字化认知训练,已通过了多家医院的临床对照试验验证了效果,孩子在自己家里用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进行训练。

最后,也要严肃地告诉孩子,多动症并不是给自己违反规则、不想改变和努力的理由,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它,接受自己的不同和独特性,不要试图否认或者逃避这个问题,就像有人跑得快,也会有人跑得慢,有人安静也会有人好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和特质,多动症只是他们个性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MjMoU-4FXo84cG-NygjNcg

https://mp.weixin.qq.com/s/N0ZW2NQXyn6Z-F23M3g3Zw

(文章图源:pixabay)


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值得被关爱

每一位全力以赴的妈妈都值得被帮助

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