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2022丨IBT无疆科技薛贵:执行功能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2022-11-30 Industry News
2022年11月27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会议(CNS 2022)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如期开幕,IBT无疆科技首席科学顾问薛贵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受邀出席本届学术会议,并在会议首日的Workshop2学术专场发表了题为“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executive function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执行功能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学术报告。



薛贵教授的学术报告围绕“执行功能的认知结构”、“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执行功能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展开。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EF)是一个还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一般将执行功能定义为“参与目标导向行为的高级认知过程,如计划和排序”。还有将执行功能定义为“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监控和控制的各种操作过程,包括自我调节、认知灵活性、反应抑制、计划等”。

01
执行功能的认知结构

谈及执行功能的认知结构,薛贵教授表示执行功能是复杂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抑制控制(抑制)、工作记忆(更新)和注意转换(切换)三大成分,通过认知神经遗传学的方法来揭示执行功能的结构模型。
image.png
薛贵教授一直致力揭示不同认知能力的分离的神经机制,在过去的十年,薛贵教授课题组与西南大学合作,创建了“中国青年成人认知神经遗传研究(CNSCYA)”数据库,该项目从北京和重庆各招募了1500人,旨在探索人类认知的遗传和神经机制。
image.png

02
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
在谈到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时,薛贵教授表示其课题组早期的工作揭示了冷、热决策的神经机制:与抑制控制、更新、切换密切相关的“冷”执行功能主要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腹内侧前额叶中发挥作用,与情绪控制相关的“热”执行功能主要依靠内侧前额叶发挥作用。
image.png

03
执行功能的临床应用
谈到执行功能的临床应用,薛贵教授提及“数字疗法”。
image.png
薛贵教授介绍道,数字疗法具有治疗靶向性强、预后效果持久和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原理,是基于大脑功能分区理论、大脑可塑性原理有效学习理论。数字疗法的核心就是找到患者症状背后所涉及到脑区的精准靶点,更好地提高大脑的可塑性和训练效果的迁移性,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干预,改善和提升大脑的功能,从而缓解症状。

谈到数字疗法在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薛贵教授称:目前在临床上,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均是以量表为主,这样自评或他评的方式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会影响测评的结果。薛贵教授团队正在打造的医疗级的「八观认知测评系统」,正是基于大脑功能网络分区的认知诊断系统,将数字疗法应用于客观认知领域的诊断系统,融入传统的认知评估量表,并加上新的研究领域技术,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

谈及数字疗法在干预疾病,改善症状方面的应用,薛贵教授指出“提高数字治疗的针对性、高效性和可迁移性”是重点,针对这个问题,薛贵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针对性: 
人脑认知缺陷模式复杂,表现在认知障碍存在多种模式,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大量病人存在共患病等情况。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设置全面丰富的模块,实现快速精准的评估,进行个性高效的训练。 

 高效性: 
不可否认,相比药物治疗,认知训练的时间成本高,长此以往,对患者的依从性也会有影响。对此,可基于大脑的有效学习机制,通过改善任务设计来提高治疗的效率。 

 可迁移性: 
认知训练效果是否可迁移到真实世界中,比如患者生活表现是否改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针对这个问题,可基于认知训练迁移机理,通过创新训练方法,如增加迁移练习来提高治疗的可迁移性。

最后,薛贵教授展示了ADHD儿童执行功能训练在临床研究中的初步疗效:薛贵教授团队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进行了为期2个月干预训练的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入组ADHD患儿每天训练20-30分钟,每周训练5天,以此验证数字化执行功能训练改善ADHD患儿执行功能和核心症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ADHD儿童在干预前后的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同时,经CANTAB-SWMBE(英国剑桥儿童执行功能权威测评系统)客观测评,显示该干预训练在改善ADHD症状的同时,对认知功能提升也有明显效果。


Relation